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汉末天子 > 第八十四章 糜竺的决定

第八十四章 糜竺的决定

徐州最近并不太平,虽然孙策的进攻,因为袁术的败亡而转到了汝南,但徐州内部的问题却越发严重。

对于陈珪来说,老年丧子是个巨大的打击,当得知陈登的死讯之后,这位半只脚已经踏进棺材里的老人家,陈登不但是陈家未来的领军人物,更是陈珪倾尽一生心血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未来能够压过中原世家,带领陈家走向辉煌的继承人,如今,却在这一场征战之中无端的送了性命。

当陈珪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昏死过去,对于朝廷的排斥感,第一次攀升到了最巅峰,甚至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派兵继续北上,趁着朝廷主力与袁绍对峙于河/北之际,自后方突袭。

只是这个疯狂的念头很快便被糜竺等人止住了,参加过这一仗的人都知道虎牢关之坚固,就算朝廷主力被拉出去打河/北,但凭借虎牢之坚,也绝非他们两郡之地的一路诸侯能够攻破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陈珪这时候将两郡的一点儿家底都给搬空了,隔壁的曹操会怎么想?

而陈登的死,带来的更大影响却是徐州的人心不稳,作为继承人,陈登无疑是优秀的,加上陈家在徐州这些年经营起来的人脉,便是曹操,也不敢妄动,也因此,陈氏一门,才能在只有两郡之地的情况下,与天下诸侯并列,甚至连江东孙氏都没资格与诸侯并列,陈氏却能与袁绍、袁术、曹操同席的资格,非是因为陈家占据的两郡之地,只是因为陈珪父子的声望,就算不是诸侯,都有资格与诸侯并列。

但如今,陈登一死,陈珪老迈,等于徐州失去了继承人,也让许多平日里被陈登压下去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比如陶谦二子陶商与陶应最近开始频繁拜访徐州各大世家,包括糜氏,至于做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陶谦当年在下邳城外为保徐州百姓,挥剑自刎,也让陶家在徐州的声望不降反增,加上陶商和陶应两个兄弟,虽然不是什么经天纬地之才,却也绝非庸才,陶商处理政务,一郡之地的政务处理起来井井有条,而陶应一身武艺,在徐州也是数得上号的,军中除了项央之外,几无人能敌。

此前陈登允文允武,让两人看不到机会,也只能安下心来辅佐陈登,但如今陈登一死,陈家虽然也有几房子嗣,却无甚出彩之人,全凭陈珪一人的名声支撑着整个陈家。

但陈珪已经老了,面对如日中天,甚至在袁绍、曹操这等大诸侯面前都能谈笑自若,进退有度的陈登时,陶商和陶应可以遵照陶谦临死前的嘱托,甘为臣下,只是陈珪,为了让陈登施展才华,已经很久未曾处理过政事,下邳与广陵二郡的军政,皆是出自陈登之手,陈珪在用他的名望来帮助陈登提升威望,这原本没有错,但如今陈登一死,这个决定的后果,就是整个徐州都仿佛要面临一众大厦将倾的感觉。

陶氏兄弟积极奔走,而曹豹等徐州将领态度却是暧昧不明,作为糜家之主,糜竺将糜芳给禁足了。

糜芳平日里跟陶应走的很近,但糜竺却不希望糜芳在此时站队,他是陶谦时代的老人,很清楚陈珪的能力可不比陈登弱,而且手段之老辣,比之陈登更胜一筹,陶商和陶应,能力不错,但不是陈珪这只老狐狸的对手。

但同样,糜竺也不想继续将宝压在陈珪的身上,正如陶氏兄弟所说的那般,陈珪老了,他还能活几年,而若陈登不死,以陈珪如今对陈登的培养来看,未来陈家未必不能有一席之地,但现在陈登一死,陈珪再厉害,也难以挽回涣散的人心,如果有一天,陈珪死了,那这些依附于陈家的人,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恐怕不止糜竺考虑过,原本,糜竺没打算投靠朝廷,但接下来的几个月,天下局势的变化远远超出了糜竺的预料。

袁绍败的太快,二十万大军在联盟瓦解之后,不过两个多月,便被刘协击溃,狼狈逃回邺城,清河、平原二郡相继失守,原本逐渐扳回劣势的青州,随着长河之畔,三万大军被关羽、黄忠包了饺子,也让袁谭重新被太史慈压下去,形势不容乐观。

一时间,朝廷声威大震,也让糜竺动了心思。

实际上,在此之前,他更看好曹操,但今时不同往日,这一年的时间里,朝廷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底蕴爆发出来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令天下人侧目。

最重要的是,朝廷是鼓励经商的,这对于和甄家一样,同为顶尖豪商的糜家更愿意亲近一些,事实上,就算此前没有直接加入朝廷,但朝廷的一些商业理念,仍旧不断地影响着各个诸侯治下商业模式的发展。

可惜,不同于朝廷那边有官府认可和推动,在诸侯治下,照搬朝廷那边商业模式,是受到世家以及官府打压的,哪怕是糜家,也不能幸免。

所以,在经过得失利弊的权衡之后,糜芳试着开始跟皇家商行的话事人接触,最后更选择了甄家,毕竟昔日同为五大豪商之一,双方之间,还是有些交情在的。

而结果,比糜竺想象的更加顺利,不过朝廷的条件,却让糜竺有些不明其意,朝廷答应了糜家加入皇家商行,但身份却暂时不会对外公布,这对糜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全糜家,而且还可以享受皇家商行的销售渠道以及一些先进物品的贩卖。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糜竺是知道的,虽然没有明说,但糜竺知道,等朝廷需要糜家的时候,恐怕也是糜家最危难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