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某心里跳了跳,连声道:“卑职尽力而为,尽力而为。”陈燮淡淡道:“粮仓一点出事,小心你的脑袋。本宪手握尚方宝剑,就算是你文臣,也可先斩后奏。”
青州之后是兖州的沂州(今临沂),兖州知府带着本地的各州官,在此迎接。明朝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从来都不会有人去故意马虎,海瑞这个怪胎不算,这货是个清官,但是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清官的危害比贪官还大。客观的说,清官是值得肯定的,这点毫无争议。
行至藤县,陈燮还刻意多呆了一天,搞的藤县上下惴惴不安,还以为陈老爷发现了什么。实际上陈老爷不过是想起了三百多年后,这个小县城里发生过一场战斗,同样是抵御外来的侵略,三百年后这里战死了一位将军。那么不远的将来,清军入关之后呢?呵呵,山东几乎是不战而降,抵抗微乎其微,清军可谓唾手而得。地方官员,手捧降表者如过江之鲫。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陈燮很仔细的检查了藤县的粮仓,离开的时候对知县谢某道:“藤县准备的不错,工作是有成效的。那个,粮仓别失火啊。”
下一站到兖州,这里可谓山东一省之重镇,治下的济宁州,就在运河边上。在兖州,有两个地方不得不去,第一个地方是鲁王府,陈燮派人递拜帖,结果鲁王回话“一省封疆登门本番惶恐,不敢受也”。按说陈燮应该连续三次,然后鲁王扭扭捏捏的接受陈燮登门,这叫潜规则。结果陈燮只送了一次拜帖,被拒绝后就不提这茬了。更坏的是,这货同时给曲阜的孔家也送了拜帖。孔家也按照规矩,推辞了一番。然后,陈燮也就顺势不去了。
这么愣头青的官员,大明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在整个山东官场一片偷偷的嘲笑声中,陈燮去了济宁,视察完毕之后,沿着运河北上东昌府。登船之际,陈燮还是找没别人的时候,偷偷对兖州知府道:“准备的不错,小心粮仓失火啊。”
离开兖州府,陈燮很快得知,鲁王因为愤怒,打死了一个内侍。这个,原则上是鲁王的家事,就算是管,也是宗人府的事情。孔家的家主,则跳脚连着骂了一个时辰。据说这家伙不学无术,没读什么书。靠祖宗荫萌吃饭的货色,对他不要要求太高了。倒是孔家有一个人才,目前就在内阁,东阁大学士孔贞运!骂几句又不会掉一斤肉,陈燮心安理得的继续北上。这一次北上,陈燮的速度就减慢了许多,沿河视察各地的百户所,每到一处都会停下来,下去看看百户所的实际情况,看完了默默的走人,也没说找某个倒霉蛋的麻烦。
一路走一路视察,重点是抗旱和预防旱情出现后的应对,就是粮食储备,地方治安等等。事情很多,也很杂,陈中丞不辞劳苦。视察完东昌府之后,陈燮认真的写了一份很长的奏折,上报京师。并列出一份表格,所到各府、州、县,账目上有粮食多少,库银多少。并委托东厂某挡头,密报王之心,山东夏秋两税,都是陈燮走的私人账户,让钱庄垫付。就是担心山东早春的旱情,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份奏折和表格到了京师,进入户部尚书候徇之后,这家伙看完就跟一个烫手山芋,立刻丢进内阁让其他人去看。为啥如此快的丢出去?因为候徇看出问题来了么?不是,候徇看到的是陈燮的这种记账方式和表格的作用,一旦其他官员看见了,自然会上书要求全国推广,这事情可就算把天下的文官得罪死了。做账这种事情,你搞个一目了然,大家还怎么做手脚?陈燮这种来自现代的账本方式,在明朝就是催命符。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他成员不懂这个,倒也没当一回事,看完之后表示,陈燮很不错,灰常勤政。
然后,这些东西进了司礼监,到了曹化淳的手里。这位老兄看完之后,也很高兴。立刻找到皇帝跟前卖好道:“陈思华巡抚山东,可谓尽心尽力。一月之间,走遍山东三府。提前预防旱情可能带来的后果,此之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举国推广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