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是皇帝,那也不行。恰恰是他这个看起来血缘关系最为紧密的同胞五子,上演了最为惨烈的夺嫡历史剧。五个儿子都死于非命。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是一幕人伦悲剧!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年号这玩意,起源于我们中国,后来越南、日本国、蒙古等等东亚国家也借鉴了去,目前仍然在使用皇帝年号的是日本。
但这个年号的发明权是大汉王朝的英明神武皇帝汉武帝刘彻同志。年号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就是说明皇帝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浓缩,代表皇权意愿或者一段时期执政愿景的一个东东。隋文帝杨坚篡周立隋,当皇帝后一共使用过两个年号。
有点意思。第一个就是“开皇”,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00年,共20年。开皇期间杨坚平叛、灭陈、降胡,征辽等等,搞得疆域辽阔,户口繁盛,政治上结束了华夏三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创立了政治体制上的三省六部分权制,制定了开皇律,开创了科举制,实行均田制等等,文治武功举世无双啊,为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怪不得西方人认为中国历史上两位皇帝最为伟大,一位为秦始皇,一位就是我们伟大的隋文帝杨坚同志。
杨坚将开皇作为年号,那可就大有深意啦。那就是要像三皇五帝一样,开辟出中华民族新辉煌!气魄胆识何其大也!同时把隋文帝杨坚志向高远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的英雄气概表露无遗。
但是到开皇中后期,文帝明显感觉到了疲惫和无奈。一方面功成名就,自然有了松懈和享乐的思想。
让杨素去营建仁寿宫,供他们两个老夫妻去休闲度假享受生活。另外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纷然复杂令他疲惫和厌倦。虽然杨勇被废一事他处理得相当果断甚至表现得残酷无情,但我想他内心一定非常矛盾。有人会认为:正是文帝杨坚把帝位传给了这个荒淫无道的杨广直接导致了大隋帝国的覆亡。
而如果杨坚英明,把帝位给了杨勇,那大隋就一定繁荣昌盛万世永存。是这样吗?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持这种想法的兄弟不少啊。呵呵,个人认为。
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今天中午在学院食堂吃米饭,有点急,结果一口下去,不小心咬上了一个小石子。一颗牙齿直接崩掉。由此得出结论:今天不该吃饭。理由是:如果不吃饭,牙齿就不会崩。同样,如果不换太子,大隋就不会完。
读史者和后来者一定要站在历史当时的特定阶段背景和当事人的处境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按照当时杨广杨勇两位皇子的性格、能力以及在朝廷里的声望等等方面的对比,换掉太子是正确的选择。我相信文帝杨坚同志内心一定是很矛盾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一边是祖宗的万里江山,一边是儿子的无能和骄纵。太子杨勇的不成器给了他强烈的危机感,他总害怕丢了江山赔了儿子的卿卿性命。
但如果江山社稷给了能力超强,又温良恭俭让的老二杨广,一方面能够守得住祖宗社稷,保证万里江山不变色,另一方面也能够保全其他儿子的身家性命。所以他认准一个理的要废掉杨勇。
正是因为老爹我爱你,才一门心思要废掉你。否则被人赶下去和老爹赶你下去,你的结局是不一样滴。这个心理跟唐太宗李世民废掉李承乾,不立李泰,改立李治的内心想法何其相似!我也是一个父亲,很理解这两位兄弟。杨坚没有理由不爱杨勇,都是自己亲儿子,没有多大仇恨。
相反,他爱得太深。因为爱之深才责之切!他认为对儿子的爱不应该表现在外露的言辞上,而应该体现在内心和真正的行为上。
他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是他多年政治斗争的经验积累。所以表面的冷酷掩盖了作为父亲的大爱。这也和他不喜奢侈,勤政简朴,注重实效的日常习惯表现是一致的。
只是没人理解而已,包括儿子和朝廷的大臣们。作为开国皇帝,杨坚的内心是不安的,像极了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朱皇帝虽然经常骂自己的大头儿子朱标,但实际跟天下所有当爹的一样,对儿子的爱是深深隐藏在表面的严厉之下的。
有一次由于朱标不听话,反对自己残酷对待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这位乞丐皇帝一时兴起,抡起屁股下的椅子就朝朱标扔了过去,朱标虽然没被砸中,但也被吓得够呛,回去后就一病不起,最后早老爹而去。
我相信朱元璋是爱朱标的。对大头儿子朱标的早逝,乞丐皇帝朱元璋那是相当地悲痛。以至于把皇位直接传给了朱标的嫡子建文帝朱允文。
有一次朱元璋命令儿子将地上的一束荆棘捡起来,朱标回答说上面都是刺,没法捡。朱元璋就告诉儿子,那我给你把这些刺都拔掉,你就可以捡了吧。
他想间接告诉儿子自己剪掉功臣的良苦用心。杨坚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爱自己的儿子的,但只是在表达爱的表现方面,局外人一般不能真正理解而已。加之在封建等级社会,父子本来就表现得很有高低等级,“严是爱,溺是害”是挂在嘴边的教子圣训。
严厉是做好父亲职责所在。严父是中国父亲的标准称谓。但爱要说出口。杨坚也想说出口,但没机会没环境更没可能。我们都误读了作为父亲的杨坚。可怜天下父母心。知道真相,令我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