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铁骑 > 第一卷 大漠孤烟直 第三十章 汉学背后

第一卷 大漠孤烟直 第三十章 汉学背后

帝国如今的医学体系便是这位药王亲手所创建的,当然这其中太祖皇帝也出力不少,不过却并不为世人所知,卢照邻幼年时就有隐疾,在太学的历史上,他是少有地在二十岁前就考入太学的天才,而当时孙思邈这位药王有时也会去太学为有志于学医的士子讲学授课。

于是卢照邻在听讲时隐疾发作,很幸运地被孙思邈亲自医治,最后成了孙思邈的弟子,不过他的隐疾即便以孙思邈之能也无法彻底根治。

在太学的三祭酒里,卢照邻和杨炯一样,有过从征的经历,他现在的病痛之躯,和青年时的战场经历也脱不了关系,比起性格严厉的杨炯,敦厚温和的卢照邻更适合作为老师。

起码这十七天里,卢照邻在不多的时间里,教了不少郭虎禅认为很有用的东西,走进卢照邻养病的精舍,郭虎禅一眼就看到了在院子内躺在榻上,晒着太阳的卢照邻这个比骆宾王更像老师的老师。

“老师又睡着了。”看到郭虎禅,卢照邻有些枯黄的脸上笑了起来,然后让郭虎禅坐在了边上,他知道老师之所以让他留下,便是让他代为教授这个弟子。

“嗯,今天下了五手。”郭虎禅坐下后,朝卢照邻说道,他每天都会到卢照邻这里呆上一到两个时辰,一切都看卢照邻的身体情况。

其实和卢照邻相处了几天之后,郭虎禅已经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位老师每天拉着他下棋,然后故意睡着让他好有空来这里,他眼前这位学识在三祭酒里属于顶尖的老师有了轻生之念。

这几年里发作越来越频繁的病痛已经让这位老师不堪重负,更重要地是大多数时间他甚至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不像以前还能著书写下自己的心得。

郭虎禅明白卢照邻的心情,也许他心里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所以才有了轻生之念,而骆宾王留下卢照邻在官邸,其实是不想看到他亲手终结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逃避者。

不过现在,自己每天来听卢照邻为他授课,或许能让他找回些自己我存在的意义,郭虎禅猜测着骆宾王的用意,一边用心听着卢照邻所讲的内容。

太学三祭酒里,郭虎禅和王勃没什么接触,不好做评断,但是眼前的卢照邻和杨炯,在他看来在眼界或格局上来说,卢照邻要高于专攻法家学说的杨炯。

卢照邻的老师是孙思邈这个药王,但是孙思邈同时也是道门顶尖的人物,学贯百家,而卢照邻同样秉承了孙思邈的治学思想,只不过他最后并没有选择专心于医术,而是选择了当时诞生不久的汉学。

汉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杂糅各种思想的学说,儒学,法家,大一统,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各种思想被太祖皇帝全部塞进了这个名为汉学的壳子里,但是并没有一整套完整和严密的核心学说,相当地粗燥。

从太学成立以来,无数的学者试图完整和充实汉学,尤其是将儒家和法家的学说彻底融入汉学,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政治学说,从太祖皇帝晚年提出汉学到现在,汉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能称做是一门比较完整的学说,但是距离成为指导整个帝国的政治学说还差得太远。

“这些是我这几年写得一些东西,等会你可以带回去看。”卢照邻指着自己让官邸里的仆人整理的一堆书籍,朝郭虎禅这个实际上的弟子说道,但是卢照邻更多地还是愿意把郭虎禅当作一个了解他的朋友,因为郭虎禅有时偶尔吐露的只字片语都能让他深思。

“谢谢先生。”郭虎禅看着那些手稿,知道这些东西有多么珍贵的价值,这几日卢照邻和他所讲的内容已经转移到了帝国的政治制度上,因为他对诗文典故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而卢照邻虽然在诗文上的造诣很高,但是同样只是当作个人爱好,反倒是颇为愿意和他讨论这些东西。

有人说政治制度的改变离不开国家的上层建筑,经济结构,外部环境,总而言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就会改变的,而这适用于帝国身上也同样行得通。

郭虎禅眼里,太祖皇帝在官制上直接让魏晋以来的门阀贵族政治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宋明的官僚体系,如果没有其他相应的改变,帝国也许会成为类似明朝一样的存在,可是同时他这位曾祖父又让帝国的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对丝绸之路发动的贸易战争,再加上帝国海军这个超越了整个世界整整数个世纪的远洋海军和殖民主义的构思,一切都构成了大变革的前提。

汉学只是试图为这种大变革寻求到理论和制度的完美构建,郭虎禅是如此确信的,能够遏制皇权的官僚体系政治,繁盛的经济,对外贸易的重视,同时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有多么辽阔,如今的帝国已经有了足够的条件迎来改变,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准备。

君主立宪这种观念对于熟读儒家典籍的帝国学者们来说并不新鲜,但是同样地郭虎禅所知道的那种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并不适合帝国,因为帝国不是小国寡民,经济虽然繁盛,但也没达到工业**的地步,对于卢照邻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未知和陌生的,可是他们仍在摸索中试图完善汉学的理论,并以此构建全新的帝国政治制度。

郭虎禅拿起其中一份手稿看了起来,大约看了十几页后,他就彻底清楚了骆宾王这个老师的心思,这个老师和眼前的卢照邻,应该怎么说,他们属于皇宪派,认为应当实行类似君主立宪的制度,但是却又认为皇权至高无上,两者看似矛盾,可实际上他们把皇帝剥离出了帝国政治体系,仅仅作为帝国最神圣的象征而存在。

这样的想法毫无疑问是大逆不道的,即便是内阁和枢密院试图架空皇帝,但是文官集团同样也不敢暴露出这样的心思,因为这从法理上根本讲不通,同时百姓也不会认可,而这样做的唯一后果就是引发帝国的混乱。

郭虎禅认为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的想法过于理想化,让皇帝完全淡出帝国的政治体系,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他也无法接受这种皇帝成为‘吉祥物’的做法,说到底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也一样。

而骆宾王毫无疑问是在试探他对这种皇宪制度的态度,郭虎禅的眉头皱紧了,他的祖母说得没错,这确实是头老狐狸。

“先生,我认为一切根本在于能够让整个帝国接受的中枢到地方的制度,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不是吗?”郭虎禅看向了躺在榻上闭目养神的卢照邻,他认为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与其纠结于皇帝和皇权之间关系的理论问题上,倒不如先想想构建一套有实施可能的制度出来。

卢照邻睁开了眼,看着面前的郭虎禅,很快沉思了起来,或许这个弟子说得对,先把制度弄出来,然后再去考虑其他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中央集权,限制皇权,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万事皆依法制。”郭虎禅说出了一些隐晦的东西,有些他不想说得太清楚,如果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太早地想到该如何实施皇宪政治的关键,天知道整个帝国会被这些有些理想主义的学者型官僚搞成什么样子。

不能再呆下去了,郭虎禅心里做出了决断,他不能再给骆宾王这个老师牵着鼻子走,他要尽快地离开太学,最好明年开春封常清考进太学后,他就去细柳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